我們大多生活在一個喧囂且充滿壓力的都市
千佛在哪?坐扁舟從洗心池入洞口,頂上石壁水滴如珠,似流星爍夜。舟越深入,越覺隔世離塵,天風吹心,自黏貼紙。泊舟上路,如抵彼岸佛天。在水滴千億年滴滴點點塑造的佛神佛韻佛語佛音之中曲折繞行,浮上爬下,如行空走雲。一路於洞裏仙途中告別“寒冬雪”,飄過“彩虹橋”,再上“步雲梯”,觸握“書天筆”,越“大峽穀”,進“瘔修洞”,入“仙樂堂”,敲“琴簾”,逛“天街”,讀“天書”,過“浣紗崖”,冒出後山洞口,洞外青山一脈如寂。沿路似踏天梯下走,落入原世,又見兩山如大手緊抱世界懸空,人如行天際世外。寧鄉千佛洞地處4A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內——溈山風景區,這是一個集青銅文化、佛文化為一體又極具古鄉村氣息的旅游勝地,有千佛洞、炭河裏古城、青羊湖、密印寺、龍泉漂流、天紫漂流等諸多旅游景區,每一個景區都各具特色,而且這裏商業化氣息較淡。
國慶的旅游,如同在人海中的一次長途跋涉。因此我們需要找一個可以真正放空自己靈魂的地方。 寧鄉便有一處山水相依的古樸鄉村—石龍洞村,村中有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景區&mdash,土地二胎;—千佛洞。噹代作傢唐國明曾多次旅游此地,並附有文章詩詞讚曰:大山深處,一脈山下,兩山一抱,與世隔絕,天然一片安寧之鄉。洞窟一處,碧泉一流,千年古楓一棵,神廟一座,難得修心成佛之所。
今天我們跟著作傢唐國明的腳步,一起感受下千佛洞的靈氣與詩意。
再觀千佛洞口,洞外碧泉,千佛洞內,相隔一水,此岸青煙人傢,彼岸神佛居所。慈悲千佛,施恩泉於眾生;萬眾向善,從天下雲集此處。思遠處名聞海外敦煌、龍門石窟,不過人工築成;看此處洞裏千佛,靜安於深山碧泉腹地之內,任千億年自然造化而就。
春夏,碧池與洞口千年古楓綠葉同青,秋冬,紅楓清池同在。相傳洞口千年古楓下曾有白鴿寺,外籍看護,為紀唸一和尚為千佛洞“化鴿引泉”而建。而今寺廟不存,唯碧池堤外流水嘩嘩,如天音遠播,聲聲入塵。
洞窟原名十三洞,後人觀洞中奇景異像,皆具佛理佛型,天然佛像千尊,全經億萬年自然水移之力而成,因改名為千佛洞。再築淺堤聚泉,自成碧玉洞前,名洗心池。
(圖為小編手機拍懾)
我們大多生活在一個喧囂且充滿壓力的都市,每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轟隆隆的汽笛聲讓本就工作疲憊的我們不勝其煩。很久沒有親近自然也很久沒有釋放自己,即將來臨的國慶節是每年最長的一次休假,我們都早已按耐不住自己要放飛的靈魂,但似乎每年的國慶旅游後,我們似乎更累了,因為大多數旅游景區比平時上下班擠地鐵的人更多,高速上比平時下班高峰期更堵…
有緣到此,與千佛自然一遇;無緣相守者,凡心難了,黃昏暮色之下,湖口抽水肥,終有一別。有緣相守者,來於天外,拋下塵土,默如此處古楓千年,與青燈、碧池、仙洞、黃泥小屋同為華夏湖湘山色佛緣一脈,靜思萬裏。
頁:
[1]